杜牧《阿房宮賦》

阿房宮賦原文: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東 一作:東西)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有不見者 一作:有不得見者)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週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阿房宮賦翻譯及註釋

翻譯
  六國的君主滅亡了,全國(為秦所)統一;蜀地的山(樹木被砍盡,)光禿禿的,阿房宮建造出來了。它(面積廣大,)覆壓著三百多里地面,(宮殿高聳,)把天日都隔離了。它從驪山向北建築,再往西轉彎,一直走向咸陽。渭水、樊川浩浩蕩蕩的,流進宮牆裡邊。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迴,牙齒般排列的飛簷像鳥嘴向高處啄著。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低傾斜而建築,(低處的屋角)鉤住(高處的)屋心,(並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鬥。盤結交錯,曲折迴旋,(遠觀鳥瞰,)建築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轉的水渦,高高地聳立著,不知道它有幾千萬座。沒有起雲,為什麼有龍?原來是一座長橋躺在水波上。不是雨過天晴,為什麼出虹?原來是天橋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離,使人不能分辨東西。歌台上由於歌聲響亮而充滿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於舞袖飄拂而充滿寒意,有如風雨淒涼。一天裡邊,一座宮殿中間,氣候卻不一樣。

  六國的宮妃和王子王孫。辭別六國的宮樓,走下六國的宮殿,坐著輦車來到秦國。他們早上歌唱,晚上奏樂,成為秦國的宮人。明亮的星星晶瑩閃爍,這是宮妃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烏青的雲朵紛紛擾擾,這是宮妃們在梳理晨妝的髮髻;渭水漲起一層油膩,這是宮妃們拋棄了的胭脂水;煙靄斜斜上升,雲霧橫繞空際,這是宮中在焚燒椒、蘭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響,這是宮車駛過去了;轆轆的車聲越聽越遠,無影無蹤,不知道它去到什麼地方。每一片肌膚,每一種容顏,都美麗嬌媚得無以復加。宮妃們久久地站著,遠遠地探視,盼望著皇帝來臨。有的宮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沒能見到皇帝。

  燕趙收藏的金玉,韓魏營謀的珍寶,齊楚的精華物資,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從他們的人民那裡掠奪來,堆疊得像山一樣。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運送到阿房宮裡邊來。寶鼎被當作鐵鍋,美玉被當作頑石,黃金被當作土塊,珍珠被當作沙礫,丟棄得到處接連不斷,秦人看起來,也並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意願,也就是千萬人的意願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為什麼掠取珍寶時連一錙一銖都搜刮乾淨,耗費起珍寶來竟像對待泥沙一樣。(秦皇如此奢侈浪費,)致使承擔棟樑的柱子,比田地裡的農夫還多;架在樑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樑柱上的釘頭光彩耀目,比糧倉裡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杆,比九州的城郭還多;管弦的聲音嘈雜,比市民的言語還多。使天下的人民,口裡不敢說,心裡卻敢憤怒。(可是)失盡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驕傲頑固。(結果)戍邊的陳涉、吳廣一聲呼喊,函谷關被攻下,楚項羽放一把火,可惜(華麗的阿房宮)化為了一片焦土。

  唉!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啊。族滅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歎呀!假使六國各自愛護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來抵抗秦國。假使秦王朝又愛護六國的人民,那就順次傳到三世還可以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族滅它呢?(秦王朝滅亡得太迅速)秦人還沒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後人哀悼他;如果後人哀悼他卻不把他作為鏡子來吸取教訓,也只會使更後的人又來哀悼這後人啊。

註釋
(1)六王畢:六國滅亡了。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的國王,即指六國。畢 ,完結,指為秦國所滅。
(2)一:統一。
(3)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禿了,阿房宮出現了。兀,山高而上平。這裡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伐淨盡。出,出現,意思是建成。蜀,四川。
(4)覆壓三百餘里:(從渭南到咸陽)覆蓋了三百多里地(裡是面積單位,不是長度單位。古代五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三百餘下裡,約合7500戶人家的面積。300里地,即150公里,現代人也無法做到,誇張過度,難以令人信服)。這是形容宮殿樓閣接連不斷,佔地極廣。覆壓,覆蓋(覆壓:應當是指「層層疊疊」)。
(5)隔離天日:遮蔽了天日。這是形容宮殿樓閣的高大。
(6)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從驪山北邊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古咸陽在驪山西北)。走,趨向。
(7)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緩流的樣子。
(8)廊腰縵回:走廊長而曲折。廊腰,連接高大建築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這樣說。縵,縈繞。回,曲折。
(9)簷牙高啄:(突起的)屋簷(像鳥嘴)向上撅起。簷牙,屋簷突起,猶如牙齒。
(10)各抱地勢:各隨地形。這是寫樓閣各隨地勢的高下向背而建築的狀態。
(11)鉤心鬥角:指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鉤心,指各種建築物都向中心區攢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對峙。如今指各自用盡心機互相排擠。
(12)盤盤焉,囷囷(qūn qūn)焉,蜂房水渦:盤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渦。焉,相當於「凜然」「欣然」的「然」,意為...的樣子。樓閣依山而築,所以說像蜂房,像水渦。盤盤,盤旋的樣子。囷囷,屈曲的樣子,曲折迴旋的樣子。
(13)矗不知其幾千萬落:矗立著不知它們有幾千萬座。矗,形容建築物高高聳立的樣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與此相同。落,相當於「座」或者「所」。
(14)長橋臥波,未雲何龍:長橋臥在水上,沒有雲怎麼(出現了)龍?《易經》有「雲從龍」的話,所以人們認為有龍就應該有雲。這是用故作疑問的話,形容長橋似龍。
(15)復道:在樓閣之間架木築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復道。霽:雨後天晴
(16)冥迷:分辨不清。
(17)歌台暖響,春光融融:意思是說,人們在台上唱歌,歌樂聲響起來,好像充滿著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融融,和樂。
(18)舞殿冷袖,風雨淒淒:意思是說,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淒冷。(19)妃嬪媵嬙(feīpin ying qiang):統指六國王侯的宮妃。她們各有等級(妃的等級比嬪、嬙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為嬪、嬙。下文的「王子皇孫」指六國王侯的女兒,孫女。
(20)辭樓下殿,輦(niǎn)來於秦:辭別(六國的)樓閣宮殿,乘輦車來到秦國。
(21)明星熒熒,開妝鏡也:(光如)明星閃亮,是(宮人)打開梳妝的鏡子。熒熒,明亮的樣子。下文緊連的四句,句式相同。
(22)漲膩:漲起了(一層)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臉的「脂水」)。
(23)椒蘭:兩種香料植物,焚燒以熏衣物。
(24)轆轆遠聽:車聲越聽越遠。轆轆,車行的聲音。
(25)杳:遙遠得蹤跡全無。
(26)一肌一容,盡態極妍:任何一部分肌膚,任何一種姿容,都嬌媚極了。態,指姿態的美好。妍,美麗。
(27)縵立:久立。縵,通「慢」
(28)幸: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叫「幸」。妃,嬪受皇帝寵愛,叫「得幸」。
(29)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中國,到三十七年(前209年)死,做了十二年皇帝,這裡說三十六年,指其在位年數,形容阿房宮很大,有36年都沒有見到皇帝的宮女。
(30)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下文的「經營」也指金玉珍寶等物。「精英」,形容詞作名詞,精品,也有金玉珍寶等物的意思。
(31)摽(piāo)掠其人:從人民那裡搶來。摽 ,搶劫,掠奪。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民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國各愛其人」「秦復愛六國之人」的「人」,與此相同。
(32)倚疊:積累。
(33)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鐺,平底的淺鍋。
(34)邐迤(lǐ yǐ):連續不斷。這裡有「連接著」、「到處都是」的意思。
(35)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心,心意,意願.
(36)奈何:怎麼,為什麼。
(37)錙銖(zīzhū):古代重量名,一錙等於六銖,一銖約等於後來的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錙、銖連用,極言其細微。
(38)負棟之柱:承擔棟樑的柱子。
(39)磷磷:水中石頭突立的樣子。這裡形容突出的釘頭。
(40)庾(yǔ):露天的穀倉。
(41)九土:九州。
(42)獨夫:失去人心而極端孤立的統治者。這裡指秦始皇。
(43)固:頑固。
(44)戍卒叫:指陳勝、吳廣起義。
(45)函谷舉:劉邦於公元前206年率軍先入咸陽,推翻秦朝統治,並派兵守函谷關。舉,被攻佔。
(46)楚人一炬:指項羽(楚將項燕的後代)也於公元前206年入咸陽,並焚燒秦的宮殿,大火三月不滅。
(47)使:假使。
(48)遞:傳遞,這裡指王位順著次序傳下去。
(49)萬世:《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下詔曰:「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然而秦朝僅傳二世便亡。
(50)族:使……滅族。
(51)不暇:來不及。
(52)哀:哀歎。

阿房宮賦文言常識

詞類活用
六王畢,四海一(畢,完結,指為秦國所滅;一,數詞作動詞,統一)
驪山北構而西折(北、西,名詞作狀語,向北、向西 驪山,從驪山 ,名作狀)
長橋臥波,未雲何龍?(雲,名詞作動詞,出現了雲;龍,名詞作動詞,出現了龍)
復道行空,不霽何虹?(虹,名詞作動詞,出現了彩虹 )
辭樓下殿(下,名作動,走下)
輦來於秦(輦,名詞作狀語,坐輦車)
朝歌夜弦(歌、弦,名詞作動詞,吟唱、彈奏。朝、夜,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在晚上)
誰得而族滅(族,使...滅族,名作動,使動)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當作。名詞作動詞。)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廊腰縵回(腰名詞作狀語,像腰帶一樣)
蜂房水渦(蜂房、水渦,名詞作狀語,像蜂房,像水渦)
族秦者秦也(族,名詞作動詞,滅族)
蜀山兀(兀,形容詞作動詞,山高而禿,指山上的樹木被砍伐光了)
日益驕固(日,名詞作狀語,天天地)
秦人不暇自哀(哀,為動用法,為……哀歎)
奈何取之盡錙銖(盡,使動用法,使……盡)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炬。放火 焦土,名詞作動詞,變成焦土)
一肌一容,盡態極妍(極,副詞作動詞,極盡)
燕趙之收藏(收藏,動詞作名詞,指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5)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2、被動句
1)輸來其間
2)函谷舉
3、倒裝句
1)賓語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語後置
(1)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2)釘頭磷磷
(3)瓦縫參差
(4)管弦嘔啞
3)介詞結構後置(狀語後置)
(1)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
(2)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
(3)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
(4)瓦縫參差,多於週身之帛縷
(5)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
(6)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4、省略句
1)長橋臥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2)摽掠其人
3)可憐焦土
4)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古今異義
1、可憐 古:可惜 今:值得憐憫
2.精英 古:收藏的金玉珍寶 今:卓越人物,泛指在一項或多項領域上的優秀人才和領導者。

一詞多義
一:
1、 六王畢,四海一(統一。)
2、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詞。)
3、黃鶴一去不復返 (一旦。)
4、而或長煙一空 (全都。)
5、用心一也 (專一。)
6、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一體。)
7、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一座)
8、一肌一容 (每一)
9、所以興懷,其致一也。《蘭亭集序》 (一樣)
愛:
1、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愛。)
2、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愛惜。)
3、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
4、 晉陶淵明獨愛菊(喜歡。)
取:
1、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奪取。)
2、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提取。)
3、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助詞。)
族: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類。)
3、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焉:
1、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盤旋著,屈曲著,像蜂房水渦。用於形容詞後,相當於然:……的樣子。)
2、 或師焉,或不焉(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助詞。)
3、 且焉置土石(何況往哪裡放置土石?哪裡。疑問代詞。)
4、 焉用亡鄭以陪鄰(怎麼用滅亡鄭國來增強鄰國的力量呢?怎麼。疑問副詞。)
5、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堆積土成為山,風雨在那裡興起了。於之。兼詞。)
6、於是余有歎焉。(《游褒禪山記》) (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
而:
1、 驪山北構而西折(表順承)
2、 不敢言而敢怒(表轉折,卻)..
3、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表轉折,卻)..
4、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句讀的。)
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且經常複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
夫:
1、 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國各自愛護他們的百姓,就有足夠的力量來抗拒秦國。)
2、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語氣助詞。大國,難以測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觀夫巴陵勝狀(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阿房宮賦翻譯及註釋二

翻譯
  六國的君主滅亡了,全國(為秦所)統一;蜀地的山(樹木被砍盡,)光禿禿的,阿房宮建造出來了。它(面積廣大,)覆壓著三百多里地面,(宮殿高聳,)把天日都隔離了。它從驪山向北建築,再往西轉彎,一直走向咸陽。渭水、樊川浩浩蕩蕩的,流進宮牆裡邊。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迴,牙齒般排列的飛簷像鳥嘴向高處啄著。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低傾斜而建築,(低處的屋角)鉤住(高處的)屋心,(並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鬥。盤結交錯,曲折迴旋,(遠觀鳥瞰,)建築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轉的水渦,高高地聳立著,不知道它有幾千萬座。沒有起雲,為什麼有龍?原來是一座長橋躺在水波上。不是雨過天晴,為什麼出虹?原來是天橋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離,使人不能分辨東西。歌台上由於歌聲響亮而充滿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於舞袖飄拂而充滿寒意,有如風雨淒涼。一天裡邊,一座宮殿中間,氣候卻不一樣。
  六國的宮妃和王子王孫。辭別六國的宮樓,走下六國的宮殿,坐著輦車來到秦國。他們早上歌唱,晚上奏樂,成為秦國的宮人。明亮的星星晶瑩閃爍,這是宮妃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翠綠的雲朵紛紛擾擾,這是宮妃們在梳理晨妝的髮髻;渭水漲起一層油膩,這是宮妃們拋棄了的胭脂水;煙靄斜斜上升,雲霧橫繞空際,這是宮中在焚燒椒、蘭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響,這是宮車駛過去了;轆轆的車聲越聽越遠,無影無蹤,不知道它去到什麼地方。每一片肌膚,每一種容顏,都美麗嬌媚得無以復加。宮妃們久久地站著,遠遠地探視,盼望著皇帝來臨。有的宮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沒能見到皇帝。
  燕趙收藏的金玉,韓魏營謀的珍寶,齊楚的精華物資,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從他們的人民那裡掠奪來,堆疊得像山一樣。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運送到阿房宮裡邊來。寶鼎被當作鐵鍋,美玉被當作頑石,黃金被當作土塊,珍珠被當作沙礫,丟棄得到處接連不斷,秦人看起來,也並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意願,也就是千萬人的意願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為什麼掠取珍寶時連一錙一銖都搜刮乾淨,耗費起珍寶來竟像對待泥沙一樣。(秦皇如此奢侈浪費,)致使承擔棟樑的柱子,比田地裡的農夫還多;架在樑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樑柱上的釘頭光彩耀目,比糧倉裡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杆,比九州的城郭還多;管弦的聲音嘈雜,比市民的言語還多。使天下的人民,口裡不敢說,心裡卻敢憤怒。(可是)失盡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驕傲頑固。(結果)戍邊的陳涉、吳廣一聲呼喊,函谷關被攻下,楚項羽放一把火,可惜(華麗的阿房宮)化為了一片焦土。
  唉!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啊。族滅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歎呀!假使六國各自愛護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來抵抗秦國。假使秦王朝又愛護六國的人民,那就順次傳到三世還可以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族滅它呢?(秦王朝滅亡得太迅速)秦人還沒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後人哀悼他;如果後人哀悼他卻不把他作為鏡子來吸取教訓,也只會使更後的人又來哀悼這後人啊。

註釋
(1)六王畢:六國滅亡了。六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的國王,即指六國。[ 畢 ] 完結,指為秦國所滅。
(2)一:統一。
(3)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禿了,阿房宮出現了。兀,山高而上平。這裡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伐淨盡。出,出現,意思是建成。蜀,四川。
(4)覆壓三百餘里:(從渭南到咸陽)覆蓋了三百多里地(裡是面積單位,不是長度單位。古代五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三百餘下裡,約合7500戶人家的面積。300里地,即150公里,現代人也無法做到,誇張過度,難以令人信服)。這是形容宮殿樓閣接連不斷,佔地極廣。覆壓,覆蓋(覆壓:應當是指「層層疊疊」)。
(5)隔離天日:遮蔽了天日。這是形容宮殿樓閣的高大。
(6)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從驪山北邊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古咸陽在驪山西北)。走,趨向。
(7)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緩流的樣子。
(8)廊腰縵回:走廊長而曲折。廊腰,連接高大建築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這樣說。縵,縈繞。回,曲折。
(9)簷牙高啄:(突起的)屋簷(像鳥嘴)向上撅起。簷牙,屋簷突起,猶如牙齒。
(10)各抱地勢:各隨地形。這是寫樓閣各隨地勢的高下向背而建築的狀態。
(11)鉤心鬥角:指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鉤心,指各種建築物都向中心區攢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對峙。如今指各自用盡心機互相排擠。
(12)盤盤焉,囷囷(qūn qūn)焉,蜂房水渦:盤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渦。焉,相當於「凜然」「欣然」的「然」,意為...的樣子。樓閣依山而築,所以說像蜂房,像水渦。盤盤,盤旋的樣子。囷囷,屈曲的樣子,曲折迴旋的樣子。
(13)矗不知其幾千萬落:矗立著不知它們有幾千萬座。矗,形容建築物高高聳立的樣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與此相同。落,相當於「座」或者「所」。
(14)長橋臥波,未雲何龍:長橋臥在水上,沒有雲怎麼(出現了)龍?《易經》有「雲從龍」的話,所以人們認為有龍就應該有雲。這是用故作疑問的話,形容長橋似龍。
(15)復道:在樓閣之間架木築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復道。霽:雨後天晴
(16)冥迷:分辨不清。
(17)歌台暖響,春光融融:意思是說,人們在台上唱歌,歌樂聲響起來,好像充滿著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融融,和樂。
(18)舞殿冷袖,風雨淒淒:意思是說,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淒冷。
(19)妃嬪(pin)媵(ying)嬙(qiang):統指六國王侯的宮妃。她們各有等級(妃的等級比嬪、嬙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為嬪、嬙。下文的「王子皇孫」指六國王侯的女兒,孫女。
(20)辭樓下殿,輦(niǎn)來於秦:辭別(六國的)樓閣宮殿,乘輦車來到秦國。
(21)明星熒熒,開妝鏡也:(光如)明星閃亮,是(宮人)打開梳妝的鏡子。熒熒,明亮的樣子。下文緊連的四句,句式相同。
(22)漲膩:漲起了(一層)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臉的「脂水」)。
(23)椒蘭:兩種香料植物,焚燒以熏衣物。
(24)轆轆遠聽:車聲越聽越遠。轆轆,車行的聲音。
(25)杳:遙遠得蹤跡全無。
(26)一肌一容,盡態極妍:任何一部分肌膚,任何一種姿容,都嬌媚極了。態,指姿態的美好。妍,美麗。
(27)縵立:久立。縵,通「慢」
(28)幸: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叫「幸」。妃,嬪受皇帝寵愛,叫「得幸」。
(29)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中國,到三十七年(前209年)死,做了十二年皇帝,這裡說三十六年,指其在位年數,形容阿房宮很大,有36年都沒有見到皇帝的宮女。
(30)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下文的「經營」也指金玉珍寶等物。「精英」,形容詞作名詞,精品,也有金玉珍寶等物的意思。
(31)摽(piāo)掠其人:從人民那裡搶來。摽 ,搶劫,掠奪。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民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國各愛其人」「秦復愛六國之人」的「人」,與此相同。
(32)倚疊:積累。
(33)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鐺,平底的淺鍋。
(34)邐迤(lǐ yǐ):連續不斷。這裡有「連接著」、「到處都是」的意思。
(35)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心,心意,意願.
(36)奈何:怎麼,為什麼。
(37)錙(zī)銖(zhū):古代重量名,一錙等於六銖,一銖約等於後來的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錙、銖連用,極言其細微。
(38)負棟之柱:承擔棟樑的柱子。
(39)磷磷:水中石頭突立的樣子。這裡形容突出的釘頭。
(40)庾(yǔ):露天的穀倉。
(41)九土:九州。
(42)獨夫:失去人心而極端孤立的統治者。這裡指秦始皇。
(43)固:頑固。
(44)戍卒叫:指陳勝、吳廣起義。
(45)函谷舉:劉邦於公元前206年率軍先入咸陽,推翻秦朝統治,並派兵守函谷關。舉,被攻佔。
(46)楚人一炬:指項羽(楚將項燕的後代)也於公元前206年入咸陽,並焚燒秦的宮殿,大火三月不滅。
(47)使:假使。
(48)遞:傳遞,這裡指王位順著次序傳下去。
(49)萬世:《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下詔曰:「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然而秦朝僅傳二世便亡。
(50)族:使...滅族。
(51)不暇:來不及。
(52)哀:哀歎。

阿房宮賦思想感情

  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朝政。但為什麼寫阿房宮被焚,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裡作者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現代文中的「可憐」是「值得憐憫」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釋「值得憐憫」外,還有可愛、可惜的意思。這裡的「可憐」解釋為「可惜」。作者用這二字,使無窮感慨充溢字裡行間。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衝擊下土崩瓦解,迅速滅亡;覆壓三百餘里的阿房宮,也在一場烈火之中化為灰燼。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時的唐朝統治者無視歷史教訓,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歷史興亡,激盪胸中;目睹現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之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王朝毀於一旦令人可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後塵,唐王朝的命運不也令人可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於言表。辭賦不同於論文,許多地方並不直說,讀時需細加玩味,方能體會作者的用心。

阿房宮賦結構層次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兩大部分。前部分鋪排描寫,後部分議論開掘。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築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築宏偉、豪華,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鋪敘阿房宮建築宏偉、豪華。
一層(段首前12字)兩句偶句,交待建宮背後的巨大耗資。
二層(「覆壓」……「直走咸陽」)寫宮之宏偉規模。
三層(「二川溶溶」……「不知西東」)渲染宮內的宏偉、豪華、奇麗、壯觀。
四層(「歌台暖響」……「氣候不齊」)宮中人物活動。
第2段:鋪敘統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層(前6句)寫供玩樂的宮人來源。
二層(「明星熒熒」……「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層(餘下各句)從珠寶陳設寫荒淫,揭示搶掠行徑。
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分析,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命運,規勸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轍。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運。
一層(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統治者只圖私利不顧民槽,橫徵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
二層(「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縱慾紛奢,以致眾叛親離。
三層(餘下各句)簡練概括地寫出了秦皇無道,導致了農民起義、宮殿被焚的後果,進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
第4段:諷諫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轍。
一層(開頭到「誰得而族滅也」)引歷史教訓,指出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
二層(餘下各句)諷諫唐王朝勿悲劇重演。

阿房宮賦賞析

  從內容結構上看,此賦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開篇先用四個三字短句領起,音節緊湊,氣勢不凡,達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這12個字,既寫出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寫出了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語言簡練到不能刪削分毫的程度,筆力千鈞。接下來從全景到本體構築,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勾勒出阿房宮佔地廣闊、凌雲蔽日的宏偉氣勢,給人一個總體的印象。「驪山北構而西折」四句,寫阿房宮是依著山勢、就著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以下由寫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宮牆」,自然地過渡到寫阿房宮的建築特點。其中實寫了樓閣、廊簷,描繪得細緻入微;虛寫了長橋、復道,想像得神奇瑰麗。然後用誇張和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宮「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的怪現象,陪襯出它的宏大寬廣。

  第二段,寫阿房宮裡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統治者奢侈的生活,為下文的議論設伏。

  先寫「妃嬪」的由來,說明是「六王畢,四海一」的結果,照應篇首。作者一連用了「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等六組排比句式,寫宮人梳妝打扮、「縵立遠視,而望幸焉」的淒慘生活。鏡如明星,鬟如綠雲,「棄脂」漲渭水,焚椒蘭成煙霧。這些生動的描寫,既表現了宮女命運的悲慘,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驕奢淫逸。「燕趙之收藏」以下,由寫人的被欺辱轉而寫物的被踐踏。在這裡,原來六國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塊、鐵鍋一樣堆棄著,「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由描寫轉為議論,顯示出作這篇賦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發出感歎,對比人心事理,指出「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進而質問道:「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接著,用了六組「使……多於……」的比喻句排比,盡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經過重重鋪墊,筆鋒一轉,讓「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驕固」的統治者進行較量,結果阿房宮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總結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教訓,向當世統治者發出警告。

  作者連續慨歎,情不能禁。「嗚呼」之後提出論點,闡明興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論據,指出愛民與長治久安息息相關。最後,用「後人」的委婉稱謂,提醒唐統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轍,意味深長。

  從藝術手法上,此賦運用了以下手法。

  一、想像、比喻與誇張

  阿房宮毀於戰火,其形制如何,早已無人能夠說清,《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見「有關資料」霍松林的《〈阿房宮賦〉鑒賞》引文)也不很詳。這給寫「阿房宮」造成了困難,但卻給作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空間。可以說,杜牧在這篇賦中藝術地再造了阿房宮。無論是對樓閣廊簷的工筆細刻,還是對長橋復道的潑墨揮灑,都是出自想像。這些奇特的想像不但不給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帶動人沿著他開闢的路徑走下去,在頭腦中活現當年這座宮殿的盛況。這種效果的取得,和本文運用生動的比喻、大膽的誇張有直接關係。如「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一段出於想像,既是比喻,也是誇張,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描寫、鋪排與議論

  從整體結構來看,此賦前兩段以描寫為主,後兩段以議論為主。前面的描寫是為後面的議論作鋪墊的。但是,無論描寫還是議論,都大量採用了鋪排的手法,敘事言情,極盡其致,氣勢奪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寫中鋪排的例子,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一段;議論中鋪排的例子,如結尾一段的正反述說。這固然是賦體的傳統寫法,但值得稱道的是杜牧沒有像編類書一樣堆砌相同詞語,而是寫得不繁縟冗雜,恰到好處。

  三、駢句散行,錯落有致

  此賦發揮了駢文的某些長處,如鋪排、對偶、押韻等,但也大量使用單句散行,增強表現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六個四字句後,接以「盤盤焉,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一個散行的長句。這樣,句子整散結合,長短不拘,節奏鮮明,更富於表現力。

阿房宮賦寫作背景

  分析:《阿房宮賦》作於唐敬宗寶歷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唐敬宗李湛十六歲繼位,善於擊球,喜手搏,往往深夜捕狐,與宦官嬉戲終日,貪好聲色,大興土木,游宴無度,不視朝政,求訪異人,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曾在長安洛陽有興修宮殿的龐大計劃。後因平盧.成德節度使借口「以兵匠助修東都」想趁機奪取洛陽,才作罷。作者預感到唐王朝的危險局勢,與黑暗現實,就寫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為鑒,不能哀而不鑒,最終只能落得「後人復哀後人也」的結局。本文借寫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揭露了秦朝統治者的窮奢享樂,並借古諷今,闡述了天下興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的統治者不要只圖自己奢侈享樂,重蹈覆轍。但是杜牧的忠告沒有使統治者更改。兩年後,王死,半個世紀後,黃巢起義後唐王朝與秦王朝一樣歸於滅亡。

阿房宮賦創作背景

  《阿房宮賦》寫於唐敬宗(李湛)寶歷元年(825),杜牧二十三歲。敬宗十六歲即位,昏憒失德,荒淫無度,鬧得朝野疑懼,無不懷有危機感。於是杜牧寫下《阿房宮賦》。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由此可見其寫作目的,是在借秦始皇失敗的教訓,以警告最高統治者。

阿房宮賦寫作特點

  這是篇典型的賦。賦是一種文體,講究鋪張敘事,重視辭藻押韻,本文體現了賦的特點。比如發端之辭「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僅有氣勢,而且含義尤豐,寫盡秦王朝暴興速滅的歷史,其中「畢」、「一」、「兀」、「出」錘煉極佳。「畢」、「一」概括了六國互喪、天下為秦的史實,而「兀」、「出」,則形象說明「阿房出」是由「蜀山兀」換來的。作者以誇張的藝術手法,不僅寫出了阿房宮規模宏大,而且生動地揭露了秦始皇的腐敗、荒淫。這些無不反映賦的藝術特點。

  賦是一種鋪陳辭藻、描繪事物、抒寫情志的文體。

  賦的特點有:

  1)鋪陳描寫:做大量鋪墊、伏筆,用以說明最終觀點

  2)誇張渲染:大量排比、比喻、誇張的運用

  3)駢散結合:使句式張齊、錯落有致

  4)音律和諧:讀之琅琅上口

阿房宮賦修辭手法

  在第2段中「明星熒熒」等四句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在哪裡?

  分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熒熒」是比喻句的喻體,「開妝鏡也」是本體。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本體,解釋原因,讀者印象更為強烈。「綠雲擾擾,梳曉鬟也」,與上一句的表達方式相仿。第三句說丟棄脂水竟使渭流漲膩,用的是誇張手法,極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寫焚燒椒蘭竟至煙斜霧橫也是誇張,效用同第三句一樣。四句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加之新鮮的比喻,巧妙的誇張,讀來使人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於開鏡、梳摸、棄脂水、焚椒蘭這些生活細節形象地寫出了宮中美女之多,宮室之廣。寫宮室,是承接上文;寫美女,則是開啟下文。所以,作者緊接著便是寫美女望幸。這一層都是寫美人,但是從美人的生活遭際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無度。漢代的賦不少作品鋪張揚厲,堆砌詞藻。杜牧則發揮了賦的長處,著意鋪陳誇張,但所有的鋪敘又都為後文的議論張本,為表現主題思想服務。從這一節對美人的描寫可見一斑。

阿房宮賦首句作用

  杜牧寫這篇賦,既然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藉以諷諫時弊,為何開頭要從六國覆滅下筆?

  分析:作者諷諫時弊,以秦王朝滅亡為借鑒;寫秦朝覆滅,又以六國衰亡為鋪墊。六國何以會滅?賦中說到「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可見,六國滅亡,是不能愛民的結果。從何看出六國之不愛民呢?「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秦之珍寶」(財富之代稱),來自六國;六國之珍寶取自百姓,統治者為滿足奢華生活之需要,對百姓肆意搜刮,錙銖不留。「六王」因不愛民而「畢」其統治;秦如吸取教訓,「復愛六國之人,」那就不致迅速滅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國滅亡的老路。開頭12個字,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

阿房宮賦立意

  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強調思想內容的重要性,認為形式要為內容服務。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分析:細讀全文,不難看出作者旨在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第1段鋪陳阿房宮的宏偉壯麗。第2段敘寫宮中美女之眾,珍寶之多。第3段夾敘夾議,點明:正是由於秦王朝的統治者驕奢淫逸,濫用民力,致使農民起義,一舉亡秦。第4段轉入議論,進一步指出:六國衰亡,秦朝覆滅,其根本原因都在於不能愛民。篇末4句言簡意賅,暗寓諷諫之意,含蓄地告誡後人,如不以歷史為鑒,還會重蹈覆轍。

  由此可見,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用以敬誡「後人」是全文主旨。聯繫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所說的「寶歷(唐敬宗的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以看出這「後人」指的應是當時最高統治者。

阿房宮賦文章比較

  簡要比較《阿房宮賦》與《六國論》、《過秦論》在寫法上與本文的異同。

  註釋:賦是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體裁。賦這種形式,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的和諧,描寫事物極盡鋪陳誇張之能事,而於結尾部分往往發一點議論,以寄托諷喻之意。所以它的文學色彩更濃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寫、鋪陳、誇飾等文學手法的運用,所以《阿房宮賦》前三小節不拘於具體的「現實和真實」,而是發揮想像和聯想極力描繪秦的奢靡荒淫。《過秦論》和《六國論》嚴格說應是一篇史論,它應以史為依據、基礎,所以應集中更多的筆墨來陳述、記敘相關的歷史史實,再在史實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

  臧克家《詩人之賦——讀杜牧的〈阿房宮賦〉》

  這篇文章的一開頭就很不平凡,請看:「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真是突兀有力,如泰山壓頂。讀了這四句,使人想起李白的《蜀道難》的開端。想一想,如果取消了這四個句子,直接以描繪開始,那不但使人覺得平板無力,對於這篇賦的意義也會有所損減。作者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費過何等的匠心,才錘煉出這十二個字。

  這四句話,頭兩句寫出了秦帝國統一天下的氣概,接下的兩句寫的是阿房宮的宏偉規模和建造它的辛苦,上下意義銜接,但兩句又各自獨立。氣魄多麼雄偉,意義多麼重大!時代的形勢,帝王的奢侈和野心,一齊躍然而出。這裡面隱含著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統治者的諷刺。

  這四句是帽子,扣得緊緊的,然而卷軸展開了宏偉壯麗的畫圖。規模這麼大的一座宮殿,怎樣去寫它,這確實是一個難題。如果只表面上用一些類似「宏偉」、「壯麗」、「巍峨」、「高聳」等等字眼去形容,就容易空洞,不能給人一個具體的印象。相反地,如果仔細描繪,又難免繁瑣,失之於羅列現象。《阿房宮賦》作者的藝術概括力就從這裡表現出來。他既不作自然主義的鋪陳,又不流於空疏,筆墨不多,卻把阿房宮的形象、規模、氣魄通過具體描寫表現了出來,給讀者一個鮮明突出的印象。請看他的描寫是如何的壯麗:「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這是概括全貌的寫法,讀者會從這六句中,想像到這座宮殿的高度和它幅員之廣大。先給人一個雄偉的感覺,然後作者就展開具體的描寫,參差錯落,用十個句子寫出了阿房宮裡樓閣之勝:「五步一樓……矗不知其幾千萬落。」接下去,作者憑他的如椽大筆,豐富的想像,優美的文字,極盡描繪之能事,用短小的四字句,兩句連接,一連寫了六句。……六句排列巧妙,比喻新穎,音調鏗鏘,就像流著的泉水一樣淙淙作響。在這裡,作者分別用兩句話狀寫一個景,而寫法又都是第一句寫實,但其中也有比喻,第二句就光用比喻來寫,以加強第一句的印象。最後兩句還以感歎抒情的意味對前四句作了一個小結。再往下當我們讀到「歌台暖響……而氣候不齊」這樣的一些句予的時候,詩情畫意,音樂之美,一齊湧來,令人心胸開闊,精神爽快,忍不住要為它拍手叫好。

阿房宮賦藝術感染

  作者描寫阿房宮建築的宏偉壯麗,僅用了一百多字,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作者描寫阿房宮的的藝術感染力。

  分析: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總寫和細寫相結合的寫法。

  總寫部分,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覆壓三百餘里」,言其佔地之廣,「隔離天日」,狀其樓閣之高;「驪山」兩句,寫其倚山傍水,氣勢非凡。

  細寫部分,作者工筆重彩,精描細繪。先寫重摟疊閣、長廊高簷,不計其數;再以長橋如龍、復道似虹映襯宮宇之宏偉、樓閣之高大。上面所述,寫的還只是建築之外觀。接著,作者的筆觸,又深入建築內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寫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謂宮內處處皆是輕歌曼舞。「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則承「暖響」「冷袖」兩句,進一步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這幾句,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

  這一節中,作者由遠及近,由外及裡逐一介紹了阿房宮之奇觀。敘述中時有前後照應之妙筆。如寫樓閣「各抱地勢」就與前文「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這一廣闊背景相連。敘述中時有貼切生動之比喻,例「長橋臥波;復道行空」,用筆經濟,形象生動。敘述中也間有動態描寫,像寫「二川」,寫歌舞,狀聲摹形,引人入勝。再加上大量對偶排比句式的運用,致使文句音節鏗鏘,兼有音韻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幾十個字,阿房宮之丰姿盛態就顯現於讀者眼前。

阿房宮賦描寫分析

  從哪幾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表達中心有什麼作用?

  分析;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築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多。寫建築,課文先展開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而細繪宮中樓、廊、簷、長橋復道、歌台舞殿之奇;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備加渲染;寫珍寶,既寫六國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淋漓興會,極盡鋪陳誇張之能事,充分體現了賦體的特色。然而鋪陳阿房宮規模大,宮室多、美女眾、珍寶富並非作者作賦的目的。透過樓台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明秦統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為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徵暴斂,正是導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觀止》的篇末總評說:「前幅極寫阿房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愛六國之人意在。」可見,文章前面所進行的動人描繪乃是為後面的正義宏論張本,為篇末歸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現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詩詞作品:阿房宮賦
詩詞作者:【唐代杜牧
詩詞歸類:辭賦精選】、【古文觀止】、【高中文言文】、【詠物】、【議論】、【借古諷今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