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畋《馬嵬坡》

馬嵬坡原文: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馬嵬坡翻譯及註釋

翻譯
玄宗返回長安楊貴妃早已死,舊時恩愛難忘國家開始振興。
處死楊妃也是玄宗英明決策,不然就會步陳後主亡國後塵。

註釋
1馬嵬(wei )坡:即馬嵬驛,因晉代名將馬嵬曾在此築城而得名,在今陝西興平市西,為楊貴妃縊死的地方。
2回馬:指唐玄宗由蜀還長安。
3雲雨:出自宋玉《高唐賦》「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後引申為男女歡愛。此句意謂玄宗、貴妃之間的恩愛雖難忘卻,而國家卻已一新。
4景陽宮井: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玄武湖邊。南朝的昏昧陳後主陳叔寶聽說隋兵已經攻進城來,就和寵妃張麗華、孫貴嬪躲在景陽宮井中,結果還是被隋兵俘虜。

馬嵬坡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詩的首兩句寫玄宗「回馬長安」時,楊妃死已多時,意謂「重返」長安是以楊妃的死換來的。儘管山河依舊,然而卻難忘懷「雲雨」之情。「雲雨難忘」與「日月新」對舉,表達玄宗欣喜與長恨兼有的複雜心理。後兩句以南朝陳後主偕寵妃張麗華、孔貴嬪躲在景陽宮的井中,終為隋兵所虜的事,對比唐玄宗馬嵬坡賜楊貴妃自縊的舉動,抑揚分明。詩對玄宗有體諒,也有婉諷。玄宗的舉動雖勝陳後主,但所勝實在無幾。

  此詩首句的「玄宗回馬」,指大亂平定、兩京收復之後,成了太上皇的玄宗從蜀中回返長安。其時距「楊妃死」已很久了。兩下並提,意謂玄宗能重返長安,正是犧牲楊妃換來的。一存一歿,意味深長。玄宗割捨貴妃固然使局勢得到轉機,但內心的矛盾痛苦一直貫穿於他的後半生,儘管山河重光(「日月新」),也不能使他忘懷死去的楊妃,這就是所謂「雲雨難忘」。「雲雨難忘」與「日月新」對舉,可喜下長恨相兼,寫出了玄宗複雜矛盾的心理。

  詩的後兩句特別耐人玩味。「終是聖明天子事」,有人說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際識大體,有決斷,堪稱「聖明」,但從末句「景陽宮井又何人」來看,並非如此。「景陽宮井」用的是陳後主的故事。當隋兵打進金陵,陳後主和他的寵妃張麗華藏在景陽宮井內,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虜。同是帝妃情事,又同當干戈逼迫之際,可比性極強,取擬精當。玄宗沒有落到陳後主這步田地,是值得慶幸的,但要說「聖明」,也僅僅是比陳後主「聖明」一些而已。「聖明天子」揚得很高,卻以昏味的陳後主來作陪襯,就頗有幾分諷意。只不過話說得微婉,耐人玩味罷了。

  但就此以為詩人對玄宗毫無同情,也不盡然。唐時人對楊妃之死,頗有深責玄宗無情無義者。鄭詩又似為此而發。上聯已暗示馬嵬賜死,事出不得已,雖時過境遷,玄宗仍未忘懷雲雨舊情。所以下聯「終是聖明天子事」,「終是」的口吻,似是要人們諒解玄宗當日的處境。

  此詩對玄宗有所婉諷,亦有所體諒,可謂能「出己意」又「用意隱然」,在詠史詩中不失為佳作。

馬嵬坡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以誅奸相楊國忠為借口,突然在范陽起兵。次年六月,叛軍攻佔潼關,長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攜愛妃楊玉環,倉皇西逃入蜀。途經馬嵬坡時,六軍不發。禁軍將領陳玄禮等對楊氏兄妹專權不滿,殺死楊國忠父子之後,認為「賊本尚在」,遂請求處死楊貴妃,以免後患。唐玄宗無奈,被迫賜楊貴妃自縊,史稱「馬嵬之變」。鄭畋作為唐僖宗朝在政治上頗有建樹之人,對唐玄宗與楊貴妃之事頗有感慨。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他在鳳翔隴右節度使任上寫下此詩。

詩詞作品:馬嵬坡
詩詞作者:【唐代鄭畋
詩詞歸類:唐詩三百首】、【地名】、【詠史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