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三棒鼓聲頻·題淵明醉歸圖》

三棒鼓聲頻·題淵明醉歸圖原文: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有詩便寫,無酒重賒。
山聲野調欲唱些,俗事休說。
問青天借得松間月,陪伴今夜。
長安此時春夢熱,多少豪傑。
明朝鏡中頭似雪,烏帽難遮。
星般大縣兒難棄捨,晚入廬山社。
比及眉未攢,腰曾折,遲了也,去官陶靖節。

三棒鼓聲頻·題淵明醉歸圖翻譯及註釋

翻譯
先生(指陶淵明)已經醉醺醺的了,需要家中童子的攙扶(才能不跌倒)。一旦有詩句成誦就記錄下來,沒有美酒可以喝了就重新賒一筆賬(買酒),想要唱幾句山野的音樂的曲調(淨化心靈),凡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貴等)請不要再提。問青色的蒼穹借來月亮留駐松林之間,陪伴著度過這佳景良辰。這時候長安城裡是溫暖如夢的春日,有多少英雄豪傑,到了明天在銅鏡之中就會發現髮絲如雪,即使戴上了烏紗帽也難以遮掩。星一般小的縣令也難捨棄,到晚年一場空只能抱恨遁入寺捨。還不如趁現在還沒有低眉折腰,趕快傚法陶淵明辭官隱歸,落一個美名:「靖節」。

註釋
三棒鼓聲頻:傳為元代行乞時所唱的時令小調,宮調已失。
扶者:即扶著。
星般大縣兒:小小的縣令,指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事。
廬山社:指晉廬山東林寺高僧慧遠創建的白蓮社,有不少名士參加,但陶淵明遲遲不入。
眉未攢:則謂入了蓮社,遁入了空門。

三棒鼓聲頻·題淵明醉歸圖賞析

  這首曲是作者在觀賞《淵明醉歸圖》時,有感於社會現實,在畫軸上留下了這首曲子。「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詩便寫,無酒重賒,山聲野調欲唱些,俗事休說。」這幾句描摹了一個隱居者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李白的《將進酒》中「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的詩句,一杯美酒,一位隱士,興之所至,隨筆寫來——這是多麼愜意的場景啊!也暗中寄托了作者對隱居生活嚮往。「俗事」即塵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貴等,與下文「長安此時春夢熱」相照應,諷刺了人們一心求取功名的社會現實。「多少豪傑,明朝鏡中頭似雪,烏帽難遮。星般大縣兒難棄捨,晚入廬山社。比及眉未攢,腰曾折,遲了也,去官陶靖節。」這是規勸朝中為官者早日歸隱山林,免得落下淒慘的下場。「腰曾折」一句,化用了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詩句,更加強了對這種做法的否定。這首曲通俗易懂,委婉地表達了作者追尋隱逸的情調。
詩詞作品:三棒鼓聲頻·題淵明醉歸圖
詩詞作者:【元代曹德
詩詞歸類:【隱逸】、【生活】、【嚮往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