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金陵懷古》

金陵懷古原文: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
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雲壓舊樓。
故國淒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金陵懷古翻譯

惜遲

金陵繁華多少事,都不過是歷史中的一筆,我獨自登上了江城的高處,只見滿目蕭然,淒清寒涼。
一隻飛鳥飛過,身後一縷細煙飄散在江邊。幾片帆船在風雨中向下游飄去,可是遊子的歸舟?
晚風吹來,紅葉蕭蕭作響。寒雲慘淡,沉沉的壓著舊樓。
故國亡去,失去故園的淒涼有誰知道?人心怎麼還能像以往一樣,自在瀟灑呢?

金陵懷古鑒賞

  註:王珪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爭中均遭失敗。

  首句破題,兼點時、地。為排解鄉思而懷古,但往事如煙,相隔久遠,難以追尋。獨自踟躕江邊古城,撲入眼簾的只有蕭索的秋景。「悠悠」、「獨上」、「滿目秋」,開篇即為全詩籠罩了一層孤寂、蕭索的氣氛,並與尾聯的「故國淒涼』『誰與問」形成呼應。

  中間二聯,即承接「獨上江城滿目秋」,著力描寫詩人眼中的秋光。晚煙淒迷中,一隻水鳥孤零零地落在僻靜無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淅瀝瀝,江面上稀落地飄零著幾片帆影,駛向歸途。蕭瑟的晚風,把山麓層林的紅葉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雲密佈低空,陰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壓垮。一句一景,猶如四幅畫屏,物象雖不同,卻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蕭瑟,創造了一個寥落清冷的意境。

  中間二聯,融情於景,鍛字煉句,顯出作者藝術匠心。用「蕭蕭」「慘慘」修飾「暮吹」與「寒雲」,摹聲繪色,寫出了晚風淒景,寒雲慘淡,也寫出了作者的心緒; 「驚」運用擬人手法,既寫出了秋風中「紅葉」飄零的情狀,也寫出了詩人心頭之「驚」;「壓」既形象地寫出了寒雲之重,也表現出詩人心情之沉重。

  尾聯歸結全詩,為金陵秋景圖點睛。這歷史上虎踞龍盤、人傑地靈的雄都,如今竟一派淒涼,無人過問;登臨此地,誰也沒有往日那種激揚分發、躊躇滿志的風情氣韻。「故國淒涼」應「江城滿目秋」,「誰與問」應「獨上」。「人心無復更風流」,由以上種種風物,水到渠成地誘發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體現了詩人深深的憂思。

  北宋立國不久,逐漸形成積弱集貧的局面。時任左相的作者,對國勢日益衰微,感觸必深。「故國淒涼」未必只是弔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國勢的時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這首詩格調的寥落沉鬱,與昂奮進取的盛唐氣象迥然有別。宋朝立國不久,逐漸形成積貧積弱的痼疾,旨在緩和危機的王安石變法,雖部分地達到了「富國」的目的,但「強兵」的效果甚微。元豐四年、五年(1081---1082)同西夏進行兩次戰爭,都慘遭失敗。第二次的「永樂之敗」,喪師二十萬,神宗「臨朝痛悼,為之不食」(《宋史紀事本末》卷四十)。當時王珪在朝身任左相,對國勢日益凌夷,感觸必深。《金陵懷古》的「故國淒涼」之歎,未必只是一般的發弔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國勢的時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詩詞作品:金陵懷古
詩詞作者:【宋代王珪
詩詞歸類:懷古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