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

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原文: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歎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

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翻譯及註釋

翻譯
我於深秋時節從前線奉調回京,一路上但見枯黃的桐葉在晨光中颯颯飄落,又聽到寒蛩不停地在夜裡悲鳴。面對如此蕭瑟的秋景,想到回京後再也難以受到重用的現實,心中十分沮喪灰暗。忽然憶起當年在前線橫戈盤馬、縱橫疆場的戰鬥生活,那大散關上和清渭之濱大概還戰事依舊吧。
想到將來黯淡的前途,我頓時萌生了駕舟隱居江湖的想法,只可惜自己早就瞭然於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無人可以托付,不能讓其繼續為恢復大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愛國之志和作戰策略終不會得到皇上的理解和採納,我當年又何必煞費苦心地去勸諫皇上呢?

註釋
蛩(qiong):蟋蟀。
旅思(sī):旅愁。
秋光:點明時節,秋天。
黯黯(an):暗淡。
長安:借指南宋首都I臨安。
橫戈、盤馬:指騎馬作戰。
散關:即大散關。
清渭:渭河。
「江海」:說現在已有了退居的可能。
付:托付。
信:知,料。
不遇:不獲知遇以展抱負。
長楊賦:漢揚雄所作。常把揚雄看做懷才不遇的人。

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賞析

  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他看到桐樹葉子在早晨飄落,又聽到吟蛩[蟋蟀]在夜間鳴叫。這些標誌秋光的落葉和蟲鳴,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 「旅思」,旅途的愁緒。他遙望通向京城臨安的道路,覺得它分外暗淡。這裡作者用唐代都城長安(當時在金佔領下)借指南宋京城臨安。「黯[an]」是暗淡的意思。這不僅是寫實,也還有象徵的意味。因為這時他在主和派排擠下被罷了官,從此遠離朝廷,也就更難以實現他抗金報國的理想了。

  這時湧上他心頭的,不是對官職的眷戀,而是那一段最不尋常的戰鬥經歷。當年在抗金前線的南鄭,他曾經「橫戈盤馬」,親臨前線。回想起來,至今還是那麼令人神往。「戈」古代一種長柄武器。「盤」是迴旋的意思。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線的大散關和渭水清流。在渭河上,他曾雪夜強渡;在大散關,他曾守關拒敵。在這兩個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現在,他多麼想知道,那大散關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在前線時一樣啊!看,他的所謂旅愁,不是哀歎歲月,也不是感傷勞苦,他是在系念著關係國家命運的前線,懷念著那實現他崇高理想的地方。這是一種有著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旅愁。

  當他在懷念前線的時候,罷官的現實還迫使他思考以下的問題:「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歎息無人付」。陸游的家鄉山陰地接杭州灣,臨江近海。「江海輕舟」,駛往江海的小船,這裡用來代表駛往家鄉的小船。「具」是具備。這三句意思說,今天已經有了回鄉的小船,意味著已經罷了官,可以回鄉退隱了,然而,那對付金兵、收復失地的軍事韜略和計劃,卻沒有人可以托付,使他難以放心啊。原來,陸游不僅是詩人、詞人,他還熟知軍事,在南鄭前線任職時,曾經向川陝安撫使(邊防軍事機關的長官)王炎提出過恢復中原的進軍策略,由於朝廷的苟且偷安,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能實現。所以,我們對他「一卷兵書,歎息無人付」的心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想到這裡,他的感情不由得從慨歎轉為激憤。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了西漢著名詞賦家揚雄。揚雄曾經寫《長楊賦》諷諫漢成帝遊獵於長楊宮。他很有才華,但一直未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陸游回顧自己一片愛國赤誠而終於不為朝廷所用,他以難以遏止的氣憤之詞來結束作品:「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如果早就料到(信)我這一生始終不會被瞭解,任用(不遇),我當初又何必象揚雄寫(草)《長楊賦》那樣忠心耿耿地獻計獻策呢!

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鑒賞

  這首詞是陸游晚年被罷官後所作。詞中表現了對抗金前線戎馬生活的懷念,和對抗敵重任無人可以托付的感歎

  開頭一句「桐葉晨飄蛩夜語」,詞人托物起興,桐葉飄零,寒蛩夜鳴,引發的都是悲秋之景。「晨飄」與「夜語」對舉,表明了同朝至夕,終日觸目盈耳的,無往而非淒清蕭瑟的景象,這就充分渲染了時代氣氛和詞人的心境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啟後,「秋光」點明了時間的先後順序,葉落、蟲語,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長安路。」這一句有兩重含意,一為寫實,一為暗喻。從寫實方面來說,當日西北軍事重鎮長安已為金人佔領,詞人在南鄭王炎宣撫使幕中時,他們的主要進取目標就是收復長安,而一當朝廷下詔調走王炎,這一希望便化成了泡影長安收復,渺茫無期,道路黯黯,這一切使得詞人不禁淒然神傷從暗喻方面來說,「長安」是周、秦、漢、唐的古都,這裡是借指南宋京城臨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無光,隱喻著詞人對南宋小朝廷改變抗金決策的失望。「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詞人北望長安,東望臨安,都使他深為不安,而最使他關切的還是抗金前線的情況,那大散關頭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橫戈盤馬」之處,也曾是他立志恢復中原與實現其理想的所在,而此時的情況又怎樣呢?「忽記」,乃油然想起,猛上心頭,「應」字是懸想,但願「如故」,更擔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說,隨著王炎內調以後形勢的變化,金人會不會乘虛南下呢?表明詞人對國事憂慮的深重。這兩句不是旁斜橫逸的轉折,而是詞人所感情事的變化,詞人聯想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戰鬥經歷,說明他旅思的內涵,不是個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風霜之苦,而是愛國憂時的情懷。

  下邊轉到描寫個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輕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來,其意來源於蘇軾《臨江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句話含有想隱歸江湖的意思。詞人對個人的進退是無所縈懷的,難以忘情的是「一卷兵書,歎息無人付」。「一卷兵書」,既可實指他曾向王炎提出過的「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的一整套進軍策略,也可虛指為抗敵興國的重大報負。「無人」不是一般所說的沒有人,而是春秋時期秦國隨會對晉國使臣所說的「子無謂秦無人」中「無人」的意思,也就是慨歎朝廷抗金志士零落無存,國家前途令人擔憂。歇拍兩句從慨歎轉為激憤:「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長楊賦》是西漢辭賦家揚雄的名作,他是為了諷諫漢成帝游幸長楊宮,縱胡客大校獵才獻上這篇賦的。詞裡活用了這個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會陳述什麼恢復方略了。這「悔」的背後是「恨」,透露出詞人的憤憤不平之氣,不過只用「悔」字表現得婉轉一些罷了。

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賞析二

  此詞觸景塵情,追憶往事,今昔對比。表現出詞人英雄遲暮、報國無門的悲憤感情。全詞共四個層次,第一層撫今,第二層思昔,第三層再回到現實,第四層又回顧以住。今昔交織,迴環往復。

  上闋首句狀景,托物起興。「桐葉」一起便帶起一股悲涼的氣息。正如李清照《聲聲慢》巾「梧桐更兼雨」,「怎一個愁字了得「,「桐葉晨飄」,寓意「一葉知秋」:寒蛩夜嗚,引發的也是悲秋之景。「晨飄」與「傲語」對舉,表明從朝至夕,終日觸目盈耳的只有淒清蕭瑟的景象。這就充分渲染了時代氣氛,和詞人的心境形成鮮明的對應。

  第二、三句承前啟後,羈旅異鄉,義逢寥落之秋,這種情境是宋代詞人反覆抒寫的主題,曾令無數人神傷。然而在這裡,詞人的旅思絕非單純地悲秋或感慨個人身世,有更為深沉厚重的家囝之憂,甚至個人的慨歎也是為後者所催發出來的。這一情感表達的傾向在「黯黯長安路」一句中開始得以逐漸明朗化。詞人作為主戰陣營的一員,也不免受到各種打擊排擠,被拒於政治核心之外,無法對戰和之事施加影響。「欲濟無舟楫」,欲報國而無門。於是,在這淒冷蕭條的秋日裡,身世之感和家圍之憂同時襲上心頭,令他不得不在對朝廷不作為的痛心中忍看長安路黯。在極度低落消沉的意緒中,他想起早年抗金的經歷,「忽記」顯示出思緒的跳躍,情緒上也呈現出短暫的由低沉到高昂的飛揚狀態。

  下闋首句承上啟下,」江海輕舟」源於蘇軾《臨江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表明有隱歸之意願。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既然報國無路,則只有歸隱江湖才不負一個讀聖賢書之人!然而詞人對個人的進退是無所縈懷的,感慨的是「一卷兵書,歎息無人付」。「一卷兵書」亦有兩重含義,既可實指他曾向王炎提出的「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的進軍策略,也可喻之為抗敵興國的重大抱負,然而朝中沒有能抗金之臣,抗金志士亦零落無存,國家社稷岌岌可危。歇拍兩句從慨歎轉為悲憤。《長楊賦》是兩漢辭賦家揚雄的名作,他是為了諷諫漢成帝游幸長楊宮,縱胡客大校獵才獻上這篇賦的。這兩句表面上是說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會陳述什麼恢復方略廠,其實在於抒發自己遭受排擠,不被知遇,無法施展才能抱負收復大好河山的悲憤。這「悔」的後面,實在是「恨」![3] 縱觀全詞,當年在「散關清渭」之地「橫妒盤馬」,率兵強渡渭水與敵對戰,是何等快意之事,這一經歷陸游不只一次地在詩文中提到。「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反覆吟詠,為他曾經奮戰在抗金的第一線,離實現收復長安的理想目標如此之近。但在同事日下的形勢下,恐怕詞人自己也覺得「如故」只能是一種奢望。否則何必用這種不確定的語氣揣測。至此,情緒又急轉直下成低沉的嗚咽,一句之中忽揚忽抑,曲盡其妙,詞人憂心忡忡。

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創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陸游曾充任抗戰派將領——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賓,親臨南鄭抗金前線。然而不到一年,朝廷投降派撤掉王炎西北統帥職務,陸游也奉調回京安置。此詞即寫於此時。
詩詞作品: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
詩詞作者:【宋代陸游
詩詞歸類:【愛國】、【懷念】、【感歎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