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野望》

野望原文:

清秋望不極,迢遰起曾陰。
遠水兼天淨,孤城隱霧深。
葉稀風更落,山迥日初沉。
獨鶴歸何晚,昏鴉已滿林。

野望翻譯及註釋

翻譯
秋天一眼望去清曠無極,遠處隱隱約約蕩起層雲。
水天相接空中一片明淨,一座孤城呈現雲霧深深。
秋風吹起枯葉更快脫落,眺望遠山太陽剛剛下沉。
孤獨的白鶴為何回得晚,要知道昏鴉早已宿滿林。

註釋
1迢遰(di):即迢遞,遙遠貌。曾(ceng)陰:重疊的陰雲。曾,層。
2兼:連著。天淨:天空明淨。
3迥(jiǒng):遠。
4歸何晚:為何回得晚。
5昏鴉:黃昏時的烏鴉。

野望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於邊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寫望中所見之景物。

  第一句是總寫清秋時節的「望」。望秋天景色清曠無極,這就很好的表現「遠水天淨」。接下來是寫景。寫雲,雲是如何,是遙遠的,重疊的。如此的雲就表現了此時的天氣是不錯的。然後從雲寫到水,從水寫到城,雖仍是遠景但逼近了一些。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淨,孤城外,霧氣繚繞。這樣一寫,就由首聯的不錯天氣轉進了一些悲涼的氣氛。

  但作者不僅寫這麼一點點悲涼。「葉稀風更落」,就是「風起,葉稀更落」,由頷聯轉向近景,並深入的畫出了悲涼,第六句寫落日,再變成了遠景:夕陽剛剛沉入高遠的山。這裡,秋天的涼意更有力量的射出。最後一聯,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獨的鶴,為何歸晚?那些昏鴉早已宿滿了樹林。結合作者當時的境況不難發現,當時的作者已無落足之地,安史叛軍攻陷洛陽,本欲前往洛陽的杜甫被迫退回秦、華,有家不能回,一種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見到孤鶴(作者自喻)晚歸,便認為是昏鴉(安史叛軍)佔據了樹林。

  這首詩自上而下無不表現出秋天的悲涼,而作者內心更深層的悲涼正是安史之亂所造成的,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亂對國家與人民帶來的災難。

野望創作背景

  這首詩云「遠水孤城」,當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在秦州所作。
詩詞作品:野望
詩詞作者:【唐代杜甫
詩詞歸類:憂國】、【諷刺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