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寧《水調歌頭·呈漢陽使君》

水調歌頭·呈漢陽使君原文:

大別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見,依舊秀色照清眸。常記鮚狂客,邀我登樓雪霽,杖策擁羊裘。山吐月千仞,殘夜水明樓。黃粱夢,未覺枕,幾經秋。與君邂逅,相逐飛步碧山頭。舉酒一觴今古,歎息英雄骨冷,清淚不能收。鸚鵡更誰賦,遺恨滿芳州。

水調歌頭·呈漢陽使君註釋

1鮚:地名,在浙江鄞縣。
2杖策擁羊裘:《後漢書·逸民傳·嚴光》隱士嚴光「披羊裘釣澤中」。
3殘夜水明樓:出自杜甫《月》詩。「水明樓」,言明月照水,水光反射於樓台。「明」用作動詞。
4鸚鵡:東漢末年禰衡不為曹操所容,後來終為黃祖殺害。他曾在漢陽的鸚鵡洲寫了《鸚鵡賦》,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慨。

水調歌頭·呈漢陽使君賞析

  這是作者送給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漢陽使君的一篇詞章,漢陽使君姓名無法知曉,從詞中知道他二人闊別十年,重會於大別山,感觸頗深,因而賦詞相贈。

  上片起首二句,一語雙關,既寫人又寫山,把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大別山,我的朋友,高高地聳立在西州,十年後重新相會,山色依舊秀麗,映照著友人那清亮的眼睛,多麼令人歡愉!下面轉入對往事的回憶,「常記」三句,「鮚狂客」,指漢陽使君是一個豪爽狂放之人,拄著杖披著羊裘,在大雪初停時邀請自己登樓賞景,那時的大別山一派迷人的夜景,使人心醉,在千仞群山中,月亮從山頭騰然升起,如被山吐出一樣,明月照水,水光又映照樓台,使樓台通明,景色是那樣清秀明澈,摯友們在一起暢遊,逸興豪情,何等盡興!

  下片從回憶到現實。「黃粱夢」三句,寫經過十年的歲月,國家由盛轉衰,空有愛國之心,但仕途蹭蹬,壯志難酬,這一切都如黃粱一夢,眨眼之間,匆匆十年。「與君邂逅」五句,又從感歎轉入眼前,現在友人邂逅相逢,兩人豪興不減,重遊大別山,舉杯痛飲,暢論古今,但兩人都坎坷不平,胸懷憤懣,現在只能是「英雄骨冷、清淚難收」了。「骨冷」就是「心冷」,他們滿腹愛國熱情,徒遭打擊,漸至冷卻,只能為國灑淚,痛心疾首。最後以「鸚鵡」二句收束全篇,現在沒有誰還能像禰衡一樣作《鸚鵡賦》。在長滿萋萋芳草的鸚鵡洲上,只留下滿腔遺恨,是禰衡的遺恨,也是作者及其友人的遺恨。

  詞作情景結合,境界宏大,寫景狀物,雄偉開闊,豪情逸興與身世之志並寓其中、慷慨激昂,曠達豪放。

  全篇詞感情豪邁粗獷之中見真情,作者再現了大別山縱橫遼闊、莽莽蒼蒼的雄渾境界,體現了一種濃郁的感情色彩。起句「大別我知友」,用擬人手法,賦予大自然以情感意識。大別山成了詞人的「知友」,「突兀起西州」句,筆勢突然躍動,呈現大別山的挺拔聳立;這裡「西州」指漢陽軍。在突兀雄壯的大別山前,激起心靈深處的感情波濤:「十年重見,依舊秀色照清眸。」闊別了十年的山色,景色依然清秀如故親切自然。十年前作者曾游此山,連及當年邀陪遊山之人:「常記鮚碕狂客,邀我登樓雪霽,杖策擁羊裘。」寥寥幾筆,朋友的豪放性格又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鮚碕,又稱鮚碕,山名,在今浙江奉化縣東南。此「鮚碕狂客」指「漢陽使君」,點出其籍貫。

  「狂客」二字,從唐朝賀知章自號的「四明狂客」而來。四明宋時稱明州,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鮚碕山在其境內,故稱「鮚碕狂客」,顯然以賀知章為比擬,寫出這位漢陽使君的豪逸狂放:「杖策擁羊裘」,通過拄杖披裘的藝術形象,表達十年前朋友相逢時一塊兒雪後漢山的快樂的情致。襯托了大別山雪後的迷人的凌晨景色:「山吐月千仞,殘夜水明樓。」千仞群山,配以一輪殘月,同時月光照著清澈的湖水,水光又反映入樓台,真是一派景色優美,感情飄逸的山光月色。「殘夜水明樓」出自杜甫的《月》詩:「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王以寧襲用詩語,再現了與故友同游的美好回憶:雪天月夜的大別山,景色清秀明澈,兩位摯友登山,逸興與山月水色一起充滿宇宙。

  詞的下片,作者以飛動的筆調,把久別相逢的激盪豪情又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十年的漫長歲月,個人的宦海浮沉,猶如黃粱一夢。「黃粱夢,未覺枕,幾經秋」,過片承上啟下,與上闋的「常記鮚碕狂客」相銜接,這次重遊大別山,是作者在經歷了打擊、折磨之後,但沒有使詞人頹喪消極,反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發展比十年前更加成熟深沉。這裡的「與君邂逅,相逐飛步碧山頭」句,與上片「邀我登樓雪霽」遙相呼應,過去是雪後「杖策擁羊裘」登上山頭,這次老友之間因偶然的機會相逢,「相逐飛步碧山頭」但是彼此豪興仍不減當年。「碧山頭」指大別山巔。巍峨的大別山,又一次迎接這兩位老朋友,他們在「碧山頭」舉杯痛飲,暢談今古,兩人都壯志未遂,悲憤填膺。真是一對志同道合的生死之友「舉杯一觴今古,歎息英雄骨冷,清淚不能收」,這一句寫重遊大別山的種種感慨,歎息過去「英雄骨冷」,現在想來清淚難收。古代如此,現在又怎麼能改變得緊接著從漢陽鸚鵡洲的眼前景致聯想到禰衡作《鸚鵡賦》的故事,因此作者以「鸚鵡更誰賦,遺恨滿芳洲」結束全詞。表現了作者的事不隨願,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在這芳草萋萋的鸚鵡洲上,只有滿腔遺恨!他借《鸚鵡賦》為喻,道出了胸中的鬱積:「飛步碧山頭」的激烈情懷,在面對鸚鵡洲的懷古幽思中,又逐漸地趨於低潮,陷入沉思之中。

  詞意是「呈漢陽使君」,記敘作者與老朋友漢陽使君的深厚情誼。王以寧對兩次遊覽大別山的描寫,文筆飛動:第一次逸興遄飛,壯志滿懷,但還沒有經受過壓抑的痛苦;第二次「飛步碧山頭」,是在仕途險阻、人世變遷之後,感情轉入蒼涼深邃但詞人的心理卻更加成熟。詞篇所展現的,是豪邁而細膩的感情體驗,是壯闊宏大的突兀山峰,是千仞叢山中的月色和令人深思的「殘夜水明樓」,是芳草萋萋析鸚鵡洲的懷古幽怨。詞人在強烈動盪的思想情緒中,動用動靜相結合的藝術手段,將大自然的環境與作者的感情波瀾和諧地統一起來,「相逐飛步碧山頭」,這句是寫朋友邂逅相逢的萬千感慨,極其激動,在翠碧的山峰上飛步相逐,情趣達到了忘情忘我的境界;本來是靜悄悄的大別山的黑夜秀色,大別山頭的月夜群峰,亦為詞家一陣陣飄動的情緒狂瀾所掀動所感動。動靜相互映襯,相得益彰。詞篇音調飛揚,頓挫有力,筆飛墨動,縱橫豪石,獨具異彩。

水調歌頭·呈漢陽使君創作背景

  王以寧是兩宋之際的愛國詞人。他曾為國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王以寧從鼎州借來援兵,解太原圍。建炎中以宣撫司參謀兼襄鄧制置使,升直顯謨閣。後因事被貶台州、潮州。至1140年(紹興十年)復右朝奉郎,知全州。這首詞是為獻給知漢陽軍事而寫的,「使君」是對州郡長官的敬稱。這位漢陽軍的長官,是王以寧志同道合的老友,闊別十年,又相逢了,面對大別青山(在漢陽縣東北),感慨萬端,於是寫下這首慷慨的詞。
詩詞作品:水調歌頭·呈漢陽使君
詩詞作者:【宋代王以寧
詩詞歸類:【豪邁】、【送別】、【回憶】、【友情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