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復古《醉落魄·九日吳勝之運使黃鶴山登高》

醉落魄·九日吳勝之運使黃鶴山登高原文:

龍山行樂。何如今日登黃鶴。風光政要人酬酢。欲賦歸來,莫是淵明錯。
江山登覽長如昨。飛鴻影裡秋光薄。此懷祗有黃花覽。牢裹烏紗,一任西風作。

醉落魄·九日吳勝之運使黃鶴山登高鑒賞

  吳勝之為人方嚴,不苟言笑,而素以「豪情壯采」稱的戴復古,卻偏偏寫了這樣一篇類乎諧謔的詞為之餞行,寓諫於譎,詞寫得很有味道。

  第一句:「龍山行樂,何如今日登黃鶴?」一開頭既交代了時間、地點,更表白了自己的意見——對他此行的反感。龍山在安徽的當途,地處武昌之東,時已淪陷於金。但作為「重九」的典故,「龍山」正是當年孟嘉重九登高,落帽之處。這個典故用在這裡,就有了「一石二鳥」的用意,是很見技巧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你有去向敵國祝賀叛亂的功夫,還不如就在這黃鶴山上陪我喝喝酒;祖國的「風光正要人酬酢」哩,何必要跑到那麼遠去獻什麼慇勤呢?這當然是借他來諷刺朝廷的。詞語帶了幾分的酒意,然而詞意卻極冷雋。他醉眼朦朧,直是把吳勝之當了寧宗趙擴。

  吳勝之和戴復古雖屬同一戰線,但看來觀點又不盡一致。吳勝之積極出仕,而戴復古卻堅決不出仕。他們之間可能就這事曾有過爭論。所以他說「欲賦歸歟,莫是淵明錯?」在戴復古看來,在投降派占統治地位的朝廷裡,是不會有愛國志士的地位的。岳飛、辛棄疾就是極好的例子。所以他不願降心屈志地與之委蛇,寧可歸隱以申其志。這話似反問,實則是對於自己的肯定。至少酬酢江山,比媚敵為好。它與上句一正一反,把自己看似俏皮而其實是苦於無法積極的愛國之情表露無遺了。

  換頭「江山登覽長如昨。飛鴻影裡秋光薄。」一筆宕了開去,詞斷而意未斷,從人事而跳到了自然。上句屬宏觀,作總體的概括;下句屬微觀,點明眼前的風光。「長如昨」,是祖國之可愛,亙古如斯;「秋光薄」,是眼下意緒之悲涼,縱是登高作樂,其奈山河破碎,興味蜩螗何!所以他緊接著說:「此懷只有黃花覺」,正是感慨晏安的人太多,是以只有黃花知己,則對於吳勝之此行的惋惜之情也就溢於言表了。

  至於怎麼辦,他說:「牢裹烏紗,一任西風作」吧。這句可以是指自己,也可以是指人,將幾層意味混合在了一起,讀來韻味無窮。它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在技巧上是借用了「烏紗」的雙重性,而又只寫出形象,並不加以詮釋之故。烏紗帽在隋唐時原為達官貴人所用的,以後才上下通用。所以它既可意味著指那些投降派,則「牢裹烏紗」這一形象就是深刻地揭露了他們那種「笑罵由人笑罵,好官我自為之」的卑鄙咀臉。也可以是借孟嘉落帽的典故反襯之,以表示自己政治立場的堅貞:我偏要緊裹紗帽,不讓西風吹落。「西風」正是金風。在當時,這金風不僅可以吹落烏紗,還可以掉腦袋的。然而這句的氣概卻是壯可吞牛,大有你其奈我何的英雄氣概。如果這烏紗是下人都可以戴的話,那麼,他終於看到了西風所無法吹落的力量之所在了。故這一結,實在是結得餘音繞樑,妙趣橫生。有那樣多的側面閃著思想光芒,讓人玩味無窮,這就使它無比豐富起來。是以它在詞意上可謂做到了「一箭雙鵰」,在章法上又做到了與首句之「龍山」相照應,在技巧上復顯得氣勢渾成。以這樣波俏精緻的筆墨,將一股無可發洩的愛國之氣,於嬉笑怒罵之中發出,讀來直是一種美的享受。不僅解氣,亦且感到鼓舞。使金本是一種屈辱的差事,吳勝之懷著這樣的一紙贈詞,當一定會感到胸中會有一團火。則他對這種屈辱,此時雖會忍受下來,但也決不會永遠忍受下去。因為戴復古的這闋詞就是不屈的精靈。

醉落魄·九日吳勝之運使黃鶴山登高創作背景

  公元1213年(宋寧宗嘉定六年),吳勝之為湖北運判兼知鄂州。是年八月,金國內亂。金右副元帥赫捨哩執中廢完顏永濟而立宣宗完顏珣。十月,宋遣真德秀使金,可能吳為副使。所以他的好友戴復古在他出發前的重九登高的這天,在武昌黃鶴山(宋時黃鶴樓已毀)設宴為吳勝之送行,酒筵上戴復古寫了這樣一闋詞。
詩詞作品:醉落魄·九日吳勝之運使黃鶴山登高
詩詞作者:【宋代戴復古
詩詞歸類:重陽節】、【抒懷】、【愛國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