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綸《長安春望》

長安春望原文: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春生 一作:春來)
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
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

長安春望翻譯及註釋

翻譯
東風吹拂,微微春雨灑過青山;登高遠望,長安城中房舍疊嶂,草色閒閒。
故園就在夢中,可是何時才能歸還;冬去春來,江上舟來舟往,又有幾人得以還家。
長安城外,河流原野,縱橫交錯,一直延伸到天邊浮雲之外,長安城中,宮闕參差錯落,籠罩在一片殘陽之中。
又有誰理解我這位讀書人,生逢亂世,孤身一人,滿頭白髮,形容憔悴,漂泊流蕩在荒遠的秦關。

註釋
1「東風」句:語從陶淵明《讀山海經》「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化出。
2草色:一作「柳色」。
3春生:一作「春歸」,一作「春來」。
4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這裡指家鄉。
5逢世難: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亂世。
6秦關:秦地關中,即長安所在地。

長安春望鑒賞

  此詩首聯「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開篇緊扣題目,寫在長安「春望」。「東風」句,側重寫望中所見。盧綸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家鄉剛好位於長安的東面,說「東風吹雨」,是說東風從家鄉吹來,自然引出思鄉之情。「卻望」,是回頭望。「千門」,泛指京城。「草色閒」的閒字用得巧,春草之閒正好與人心之愁形成強烈對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聯是登高而望,在景語之中,流露出複雜感情。

  頷聯正面抒發思鄉望歸之情。「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這兩句為全詩的警句,是春望時所產生的聯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鄉只能在夢中出現,對句是妒他人得歸,恨自己難返,語中有不盡羨慕之意。「大歷十才子」擅長描寫細微的心理情態。(《小澥草堂雜論詩》)他們傷時感亂的情緒,常通過「醉」和「夢」表現出來,像「我有惆悵詞,待君醉時說」(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別後依依寒夢裡,共君攜手在東田」(《送冷朝陽還上元》),「宿蒲有歸夢,愁猿莫夜鳴」(錢起《早下江寧》)等等。他們寫醉,是因為清醒時感到痛苦而無奈,只有在醉中才會稍微得到解脫。寫「夢」,是感到時代動亂,浮生短促,或者想在夢中召回一些因戰亂喪失的美好事物,這種心情相當悲哀、細微。

  頸聯又轉入寫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川原」即家鄉,這句說極目遠望,家鄉在浮雲之外,渺不可見,遠不可及。「宮闕」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見長安的宮殿,錯落有致,籠罩在一片夕陽之中,這一聯表面上寫景很壯觀,其實隱含著一種衰颯之意。

  尾聯收束到感時傷亂和思家盼歸的主題。「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大意是說: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難,獨自客居長安,又有誰來憐憫我呢。「衰鬢」,並非指衰老,而是表現一種衰頹感傷的神態。沈德潛說「遭亂意上皆蘊含,至末點出」,確實如此。

  金聖歎批後兩聯(後解)云:「『川原』七字中有無數親故,『宮闕』七字中止夕陽一人。『誰』便是無數親故也,『獨』便是夕陽一人也。不知唐詩(之)人,謂五六隻是寫景。」(《金聖歎選批唐詩》)認為五六句不是純粹寫景,而與七八句的抒情密切關聯,分析得相當精闢、透徹。

  這首詩中抒發了詩人在亂離中的思家之情。詩體現了「十才子」詩中的「陰柔之美」。沈德潛《唐詩別裁》用這首詩作例子,將大歷詩與盛唐詩進行了一番比較:「詩貴一語百媚,大歷十子是也,尤貴一語百情,少陵摩詰是也。」並說這首《長安春望》「夷猶綽約,風致天然」。這種「陰柔之美」,主要表現在詩中濃重的悲哀情緒。詩人感亂思家,眼中所見,心中所思,無非都是傷心之景,悲哀之情,淺吟低唱,一詠三歎,讀後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同情和憐憫,這正是陰柔美的表現。姚鼐《復魯絜非書》論具有「陰柔之美」的文章云:「其得於陰與柔之美者,則其文如鴻鵠之鳴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謬乎其如歎,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所謂「如歎」「如有思」「如悲」的陰柔這美,正是《長安春望》及「十才子」許多詩篇審美特徵的概括。

詩詞作品:長安春望
詩詞作者:【唐代盧綸
詩詞歸類:登高】、【寫景】、【思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