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雜詩》

雜詩原文: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青天無雲月如燭,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規一夜啼到明,美人獨在空房宿。

空賜羅衣不賜恩,一薰香後一銷魂。
雖然舞袖何曾舞,常對春風裛淚痕。

不洗殘妝憑繡床,也同女伴繡鴛鴦。
回針刺到雙飛處,憶著征夫淚數行。

眼想心思夢裡驚,無人知我此時情。
不如池上鴛鴦鳥,雙宿雙飛過一生。

一去遼陽系夢魂,忽傳征騎到中門。
紗窗不肯施紅粉,徒遣蕭郎問淚痕。

鶯啼露冷酒初醒,罨畫樓西曉角鳴。
翠羽帳中人夢覺,寶釵斜墜枕函聲。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東西接御溝。
終日坡前怨離別,謾名長樂是長愁。

偏倚繡床愁不起,雙垂玉箸翠鬟低。
捲簾相待無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悔將淚眼向東開,特地愁從望裡來。
三十六峰猶不見,況伊如燕這身材。

滿目笙歌一段空,萬般離恨總隨風。
多情為謝殘陽意,與展晴霞片片紅。

兩心不語暗知情,燈下裁縫月下行。
行到階前知未睡,夜深聞放剪刀聲。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
早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數日相隨兩不忘,郎心如妾妾如郎。
出門便是東西路,把取紅箋各斷腸。

無定河邊暮角聲,赫連台畔旅人情。
函關歸路千餘里,一夕秋風白髮生。

花落長川草色青,暮山重疊兩冥冥。
逢春便覺飄蓬苦,今日分飛一涕零。

洛陽才子鄰簫恨,湘水佳人錦瑟愁。
今昔兩成惆悵事,臨邛春盡暮江流。

浙江輕浪去悠悠,望海樓吹望海愁。
莫怪鄉心隨魄斷,十年為客在他州。

雜詩翻譯及註釋

翻譯
其一
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
花開宜折的時候就要抓緊去折,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

其十三
時令將近寒食,春雨綿綿春草萋萋;春風過處苗麥搖擺,堤上楊柳依依。
這是為什麼啊,此前我有家卻歸去不得。杜鵑啊,不要在我耳邊不停地悲啼。

註釋
其一
金縷衣:綴有金線的衣服,比喻榮華富貴。
堪:可以,能夠。
直須:不必猶豫。直:直接,爽快。
莫待:不要等到。

其十三
著:吹入。
早是:此前。
杜鵑:鳥名,即子規。
休:不要。

雜詩其十九賞析

  這首詩是題在杭州望海樓的柱子上的。作者名姓已不可考,但我們可從中體會到一種複雜的情感。這不是一般的思鄉之情,而是作者常年羈旅在外而產生的一種落寞之感。

  首句以景起筆,「浙江輕浪去悠悠」,詩人在杭州錢塘江邊的望海樓上向遠處眺望,看到了這一場景。在這裡,這個疊字「悠悠」下得好,錢塘江的水面悠長而空寂,而詩人的心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無論是「悠悠」的水波,還是「悠悠」的往事,它們都「去」了,一去不復返,只停留在詩人的記憶裡。但是詩人又是如此懷念它們,所以就產生了第二句中所說的「愁」。「望海樓吹望海愁」,有人曾就此句對此詩的作者提出猜想,認為這首詩系鄭谷所作,因為第二句中所用的反覆手法正是鄭詩中常見的。而據筆者考查,這種說法是不確切的,因為鄭守愚是宜春(今屬江西)人,其一生中並未有在餘杭(杭州)的經歷。但是,這一句所用的手法卻是與鄭的反覆驚人地相似。望海樓上吹來的當然是海風,但在詩人筆下,望海樓上隨海風而來的,似有淡淡的憂愁。這個「望海愁」,不僅與「望海樓」諧音,給人以音律反覆迴環之感,而且「望海」之愁,意蘊深遠,含蓄蘊藉。望海時到底引發了什麼愁緒?這裡詩人沒有說,但後二句中卻有很明顯的答案。

  第三句筆鋒陡然一轉,「莫怪鄉心隨魄斷」,「鄉心」即思鄉之心,「鄉心」斷即謂詩人已不再思鄉,這是為什麼?這又是一個問題,而這一問題又在第四句中給出了答案。「十年為客在他州」,原來詩人已在杭州作客十年,十年不得回鄉,對故鄉早已淡忘,因此是「鄉心隨魄斷」。故鄉在詩人心中早已成為遠方天際的浮雲了啊。

  那麼詩人為什麼要「愁」呢?答案就在三四兩句中。這其實是詩人「說話的藝術」。「鄉心隨魄斷」是真的已斷鄉心了嗎?很明顯不是的,若是則詩人也不必生愁。但詩人偏說:我的鄉心早已斷結了,因為我遠在異鄉時間已經太長了。看似豁達,實則倍加思鄉!其字字皆從千百回轉後得來,方能令人迴腸蕩氣,長吟擊節!由此看來,詩人不是「鄉心斷」,而是「鄉心甚深」,以致隨魄皆斷。這裡注意這個「隨魄」。如若詩人果真已將故鄉忘卻,那麼他為什麼要「斷魄」呢?為什麼要生愁呢?所以說這是曲筆言愁,而餘味悠長。如果詩人一味說「我如何如何思鄉啊!」,非但不能感人,而且根本不成藝術了。
  這首詩的藝術特色顯然在於情感的表達,其情感並不直接用語言敘述出,而是讓大家在讀完全詩中體味出。第二句中「望海樓」「望海愁」交錯復沓,聲音婉轉,而意在突出「望海」,進而引出詩人所表達的「愁」。晚唐的詩風自李義山已漸趨朦朧,而這首詩在朦朧中又有明確的情感,讓人回味無窮,無疑是一首上品的佳作。

雜詩其一賞析

  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這原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讀者感到其情感雖單純卻強烈,能長久在人心中繚繞,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每個詩句似乎都在重複那單一的意思「莫負好時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變化,重複而不單調,迴環而有緩急,形成優美的旋律,反覆詠歎強調愛惜時光,莫要錯過青春年華。從字面看,是對青春和愛情的大膽歌唱,是熱情奔放的坦誠流露。然而字面背後,仍然是「愛惜時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樂及時」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時光」看,便搖曳多姿,耐人尋味。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勸君」開始,「惜」字也兩次出現,這是二句重複的因素。但第一句說的是「勸君莫惜」,二句說的是「勸君須惜」,「莫」與「須」意正相反,又形成重複中的變化。這兩句詩意又是貫通的。「金縷衣」是華麗貴重之物,卻「勸君莫惜」,可見還有遠比它更為珍貴的東西,這就是「勸君須惜」的「少年時」了。至於其原因,詩句未直說,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貴如黃金也有再得的時候,「千金散盡還復來」;然而青春對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復返的。可是,世人多惑於此,愛金如命、虛擲光陰的真不少呢。一再「勸君」,用對白語氣,致意慇勤,有很濃的歌味,和娓娓動人的風韻。兩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為肯定後者,似分實合,構成詩中第一次反覆和詠歎,其旋律節奏是紆回徐緩的。

  三、四句則構成第二次反覆和詠歎,單就詩意看,與一、二句差不多,還是「莫負好時光」那個意思。這樣,除了句與句之間的反覆,又有上聯與下聯之間的較大的迴旋反覆。但兩聯表現手法就不一樣,上聯直抒胸臆,是賦法;下聯卻用了譬喻方式,是比義。於是重複中仍有變化。三、四沒有一、二那樣整飭的句式,但意義上彼此是對稱得銖兩悉稱的。上句說「有花」應怎樣,下句說「無花」會怎樣;上句說「須」怎樣,下句說「莫」怎樣,也有肯定否定的對立。二句意義又緊緊關聯:「有花堪折直須折」是從正面說「行樂須及春」意,「莫待無花空折枝」是從反面說「行樂須及春」意,似分實合,反覆傾訴同一情愫,是「勸君」的繼續,但語調節奏由徐緩變得峻急、熱烈。「堪折——直須折」這句中節奏短促,力度極強,「直須」比前面的「須」更加強調。這是對青春與歡愛的放膽歌唱。這裡的熱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膽,而且形象、優美。「花」字兩見,「折」字竟三見;「須——莫」云云與上聯「莫——須」云云,又自然構成回文式的覆疊美。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與字的反覆、句與句的反覆、聯與聯的反覆,使詩句琅琅上口,語語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緒由徐緩的迴環到熱烈的動盪,又構成此詩內在的韻律,誦讀起來就更使人感到迴腸蕩氣了。

  有一種歌詞,簡單到一句兩話,經高明作曲家配上優美的旋律,反覆重唱,尚可獲得動人的風韻;而《金縷衣》,起詩意單純而不單調,有往復,有變化,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作為獨立的詩篇一搖曳多姿,更何況它在唐代是配樂演唱,因此而被廣泛流唱了。

  此詩另一顯著特色在於修辭上的別緻新穎。一般情況下 ,舊詩中比興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詩的發端; 而絕句往往先景語後情語。此詩一反慣例,它賦中有興,先賦後比 ,先情語後景語,殊屬別緻。「勸君莫惜金縷衣」一句是賦 ,而以物起情,又有興的作用。 詩的下聯是比喻,也是對上句「須惜少年時」詩意的繼續生發 。不用「人生幾何 」式直截的感慨,用花來比少年好時光,用折花來比莫負大好青春,既形象又優美,創造出一個意象世界。

  這就是藝術的表現,形象思維。錯過青春便會導致無窮悔恨,這種意思,此詩本來可以用但卻沒有用「老大徒傷悲」一類成語來表達,而緊緊朝著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繼而造出「無花空折枝」這樣聞所未聞的奇語。沒有沾一個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卻耐人尋味,富有藝術感染力。

雜詩其十三簡析

  這是歌詠遊客居外不得返鄉之情的詩。意思是在說寒食、清明將到,客居不能返鄉,卻聽得杜鵑悲泣,更為傷感,大有 「每逢佳節倍思親」之慨。詩的節奏獨特,首兩句節拍為「一、三、三」,然而卻諧絕句平仄韻,這是絕句中少見的。句寫六朝往事如夢,台城早已破敗;三、四句寫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蘊藉,情緒無限感傷。

  節令轉換,季節新來,但自己仍羈旅漂零,聽杜鵑啼血,令人心驚。

詩詞作品:雜詩
詩詞作者:【唐代無名氏
詩詞歸類:抒情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