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題齊安城樓》

題齊安城樓原文:

嗚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
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

題齊安城樓翻譯及註釋

翻譯
江樓上響起了嗚咽的號角聲,殘陽的餘暉灑在寒冷的沙汀。
不必倚靠欄杆苦苦回頭眺望,這裡到故鄉有七十五個驛亭。

註釋
1齊安:唐郡名。天寶元年(742年)改黃州置,治黃岡縣(今湖北武漢市新洲區)。轄境相當今湖北省武漢市北部,紅安、麻城、黃岡等縣市地。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黃州。
2嗚軋(ya):象聲詞,形容號角吹響時的聲音。古時在城樓吹號角以報時。一作「嗚咽」。江樓:指黃州城樓。
4微陽:黃昏時光線微弱的太陽。晉潘尼《上巳日帝會天淵池詩》:「谷風散凝,微陽戒始。」,瀲(lian)瀲:波光閃爍的樣子。這裡借指陽光。汀(tīng):水邊平地。
5憑闌 :即「憑欄」,身倚欄杆。
6故鄉:指長安。長亭:古時於道路每隔十里設長亭,故亦稱「 十里長亭 」。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為送別之處。

題齊安城樓創作背景

  這首宦游思鄉的作品,是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杜牧在黃州城樓上思念遠方家鄉時所作。唐時每州都有一個郡名(因高祖武德元年改隋郡為州,玄宗天寶元年又改州為郡,肅宗時復改為州,所以有這種情況),「齊安」是黃州的郡名。杜牧於會昌(唐武宗年號,841—846年)初出守黃州。

題齊安城樓鑒賞

  此詩首句「嗚軋江樓角一聲」中的「一聲」兩字很有可玩味。本是暮角聲聲,斷而復連,只寫「一聲」也就是第一聲,這顯然是強調它對詩中人影響很大。他一直高踞在城樓,俯臨大江,憑欄回首,遠眺通向鄉關之路。正出神的時候,忽然一聲角鳴,使他不由驀然驚醒,這才發現天色已晚,夕陽已沉沒水天之際。這就寫出一種「苦回首」的情態。象聲詞「嗚軋」,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聲雷的感覺。

  由於寫「一聲」就產生一個特殊的情節,與「吹角當城片月孤」一類寫景抒情詩句同中有異。嗚咽的角聲又造成一種淒涼氣氛,那「瀲瀲」的江水,黯淡無光的夕陽,水中的汀洲,也都帶有幾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寫出了望鄉人的主觀感受。

  暮色蒼茫,最易牽惹鄉思離情。詩人的故家在長安杜陵,長安在黃州西北。「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宋張舜民《賣花聲》)「微陽瀲瀲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卻作轉語說:「不用憑欄苦回首」,似是自我勸解,因為「故鄉七十五長亭」,即使回首又怎麼能望盡這迢遞關山?這是否定的語勢,實際上形成唱歎,起著強化詩情的作用。這首詩是宦游思鄉之作,讚許者都異口同聲地稱引其末句。

  按唐時計量,黃州距長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通典》卷一八三),驛站恰合「七十五」之數(古時三十里一驛,每驛有亭)。但這裡的數字垛積還別有妙處,它以較大數目寫出「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的家山遙遠的情景,修辭別緻;而只見歸程,不見歸人,意味深長。從音節(頓)方面看,由於運用數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節奏(通常應為「二二三」),聲音的拗折傳達出憑欄者情緒的不平靜,又是一層妙用。

  唐代有的詩人也喜堆垛數字,如駱賓王,卻不免被譏為「算博士」。考其原因,是因為他運用的數字多是為了屬對方便,過露痕跡,用得又太多太濫,也就容易惹人生厭。而此詩數字之設置,則是出於表達情感的需要,是藝術上的別出心裁,所以驅使而讓人沒有察覺,真可誇口「雖『算博士』何妨」。

詩詞作品:題齊安城樓
詩詞作者:【唐代杜牧
詩詞歸類:思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