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溫《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葯花》

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葯花原文:

綠原青壟漸成塵,汲井開園日日新。
四月帶花移芍葯,不知憂國是何人。

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葯花翻譯及註釋

翻譯
久旱無雨,綠色的原野和青色的田垅漸漸幹成了塵土;而豪門之家的花園因有井水澆灌,還在一天天擴大,景色一天天變新。
時值四月,許多達官顯要把從外面買來正在開花的芍葯花移植到新擴充的花園中,真不知道他們之中還有誰以國計民生為念?

註釋
1貞元十四年:即公元798年,貞元為唐德宗年號。
2垅:亦作「壟」,田埂。成塵:田野嚴重乾旱,土干塵起。
3汲井:一作「汲水」。

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葯花鑒賞

  呂溫是一位頗具政治才能的歷史人物,其文章和詩歌,都忠實地記錄了他在政治鬥爭生涯中所留下的足跡。《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葯花》是在他初踏入仕途的那年所作,詩中譴責了貴族特權階級只顧自己享樂,不管人民死活,不憂國家前途的醜惡行經,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詩意與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相類似。

  首句「綠原青垅漸成塵」,落筆便把題中「旱甚」二字,變成生動的形象狀入讀者眼簾,讓人們看到在旱魔面前,土地龜裂,禾苗枯焦,黃塵四起的嚴重災情。一個「漸」字,說明旱情的發展是有一個緩慢的過程的,也透露出當權者並沒有採取積極措施來抗禦旱情。從下文的「汲井」二字更可見出,只要執政者措施得力,旱像是不會發展到如此嚴重地步的。句「汲井開園日日新」,緊接上句而來,但這裡所書的「汲井開園」者並非是焦慮於垅畝之間的農民,而是指「權門」貴族。在特大乾旱面前,特權貴族的府第裡也忙得不亦樂乎,他們不僅派人「汲井」抗旱保花,而且還在不停地擴建新園,在花匠奴僕汗水的澆灌下,各種花卉長勢奇好,簡直是一天一個樣兒。這裡的「日日新」與首句中的「漸成塵」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愈顯出達官貴人們所真正關心的不是社稷百姓,而是一己享樂。

  第三句「四月帶花移芍葯」,寫在嚴重旱災面前「權門」的所作所為,點出題中「移芍葯」三字。芍葯帶花移植本不易成活,但是,在「權門」的新「開園」中,沒有怒放的奇花是不夠愜意的,於是,「權門」就急令花匠奴僕「帶花移芍葯」。這裡,「權門」所忙碌的是「移」花,而農民所忙碌的則是抗旱保苗,從這一對比中,就更可看出「權門」全然不念農民的疾苦,其關心的只是自己的享樂,從而顯露出其官服下所掩蓋著的醜惡來。

  結句「不知憂國是何人」,是詩人針對「權門移芍葯」一事所抒發的感慨。「權門」本有君命在身,重權在握,理應以國家社稷為重,以黎民的苦樂為念,但是,當嚴重的自然災害襲來的時候,他們卻置民生於不顧,這就說明了他們並不是「憂國」憂民的賢達,而是禍國殃民的罪人。「不知」二字是明明知道,卻故作糊塗,含有濃烈的諷刺意味。「憂國」二字是詩人思索問題的核心。聯繫「永貞革新」的歷史來看,結句不啻是從本質上宣佈了特權貴族不恤民苦、不憂國事的一大罪狀,具有劍與火的戰鬥作用。

  除了把深刻的政治思想附麗於鮮明的藝術形象這一特色之外,這首詩的詩題對詩句的提領也頗值稱道。詩句中並沒露出「權門」的字樣,要不是詩題中點明「移芍葯」的主體是「權門」,詩的戰鬥性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似劍如火的地步的;有了「權門」二字的提領,讀者就可以明白「汲井開園」的主體為何人,從而深化了詩歌的主題。

  另外,語言清新,對比鮮明,詩意含蓄,也都是這首詩歌不容忽視的藝術特色。

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葯花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公元798年(唐德宗貞元十四年)。是時詩人中了進士,看到京城大旱,卻有權貴之家帶花移栽芍葯,有感而作此詩。
詩詞作品: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葯花
詩詞作者:【唐代呂溫
詩詞歸類:憂國憂民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