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度破訥沙二首╱塞北行次度破訥沙》

度破訥沙二首/塞北行次度破訥沙原文:

眼見風來沙旋移,經年不省草生時。
莫言塞北無春到,總有春來何處知。

破訥沙頭雁正飛,鷿鵜泉上戰初歸。
平明日出東南地,滿磧寒光生鐵衣。

度破訥沙二首/塞北行次度破訥沙翻譯及註釋

翻譯
在沙漠上風一吹,看那沙塵滿天飛旋,在這茫茫的沙磧上怕是永遠看不到草木生長了吧。不能說塞北沒有春天到來,但由於遍地風沙,不見青草,縱有春天到來,一切沒有變化,又從哪裡看到春天呢?

在破訥沙漠上大雁正在飛翔,在鷿鵜泉上戰勝了敵軍的將士們剛剛歸來。一輪紅日從東南方的地平線上噴薄而出。在廣袤的平沙之上,行進的部隊蜿如游龍,戰士的盔甲銀鱗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閃閃。

註釋
1破訥(ne)沙:系沙漠譯名,亦作「普納沙」(《新唐書·地理志七》)。
2沙旋移:沙塵飛旋,沙丘移動。
3不省(xǐng):謂未見過。唐杜甫《見王監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詩之二:「黑鷹不省人間有,度海疑從北極來。」
4莫言:不要說。一作「無端」。塞北:指長城以北,泛指中國北邊地區。到:一作「色」。
5總有:雖然有;即使有。總,通「縱」。
6沙頭:沙漠上。
7鷿(bi)鵜(ti)泉:泉水名。唐時在豐州西受降城北(今內蒙古河套西北部)。據說唐代豐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鷿鵜泉號稱最大。
8平明:猶黎明。天剛亮的時候。《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聽朝。」
9磧(qi):水中沙堆,引申為沙漠。鐵衣:用鐵甲編成的戰衣。《樂府詩集.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度破訥沙二首/塞北行次度破訥沙賞析

  第一首詩是用詩的語言記錄了自己親歷的一場沙塵暴。首句「眼見風來沙旋移」,高屋建瓴,氣勢逼人,僅一個「旋」字,足見風沙來勢之猛烈。正因為有了這樣震撼人心的親歷,詩人才會有「經年不省草生時」的聯想,在這茫茫的沙磧上怕是永遠看不到草木生長了。但是,詩人襟懷博大,生性樂觀,接下兩句,詩意為之一轉:「莫言塞北無春到,總有春來何處知。」這兩句用以退為進的筆法,表現塞北終年無春的特徵。

  第二首詩頭兩句寫部隊凱旋越過破訥沙的情景。從三句才寫「平明日出」可知,這時黎明還沒有到來。軍隊夜行,「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時而兵戈相撥,時而錚鏦之鳴響。棲息在沙磧上的雁群,卻早已警覺,相呼騰空飛去。「戰初歸」是正面寫「度破訥沙」之事,「雁正飛」則是寫其影響所及。首句先寫飛雁,未見其形先聞其聲,造成先聲奪人的效果。這兩句與盧綸《塞下曲六首》「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異曲。不過「月黑雁飛高」用字稍刻意,烘托出單于的驚懼同工;「雁正飛」措詞較從容,顯示出凱旋者的氣派,兩者感情色彩不同。三句寫一輪紅日從東南方的地平線上噴薄而出,在廣袤的平沙之上,行進的部隊蜿如游龍,戰士的盔甲銀鱗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閃閃,而整個沙原上,沙礫與霜華也閃爍光芒,鮮明奪目。這是一幅極有生氣的壯觀景象。風沙迷漫的大漠上,本來很難見到天清日麗的美景,而此時這樣的美景竟出現在戰士的眼前。同時,戰士的歸來也使沙原增色;彷彿整個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們的甲冑發出。這裡,境與意,客觀的美景與主觀的情感渾然一體,物我不分。

  這第二首詩描繪了戍邊將士戰罷歸來的圖景。前兩句寫大漠遼遠、大雁高飛,既有勝利者的喜悅,也有徵人的鄉思;後兩句寫日出東南、鐵衣生寒,既表現了壯闊背景上軍容的整肅,也暗含了軍旅生活的艱辛。詩歌擷取極具邊塞特色的含蘊豐富的意象,通過喜憂、暖冷、聲色等的比照映襯,營造出雄健、壯美的意境,抒寫了徵人慷慨悲壯的情懷。清人吳喬曾說:「七絕乃偏師,非必堂堂之陣,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圍爐詩話》)這首詩主要讚頌邊塞將士的英雄氣概,不寫戰鬥而寫戰歸。取材上即以偏師取勝,發揮了絕句的特長。

度破訥沙二首/塞北行次度破訥沙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是邊塞詩人李益過陝西破訥沙漠時創作的。第一首詩是在一年春天李益在沙漠遇上了沙塵暴時寫下的。第二首詩則是為唐與回鶻交戰而作。唐憲宗元和初,回鶻曾以騎兵進犯,與鎮武節度使駐兵在此交戰,詩主要是概括了這樣的歷史內容。
詩詞作品:度破訥沙二首╱塞北行次度破訥沙
詩詞作者:【唐代李益
詩詞歸類:邊塞】、【寫景】、【戰爭】、【歸鄉】、【喜悅】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